農委會推動雜糧復興,台中農改場昨天發表新品種「台中卅五號」。 記者董俞佳/攝影 分享 facebook 自己的小麥自己種。餐桌上的美食原料不少來自小麥,但我國小麥超過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進口,自產的百分之一也多用來釀酒,自給率過低。暌違卅三年,台中農業改良場選育出台灣第一個低筋小麥品種「台中卅五號」,適合在西半部的冬季種植,可用來製作蛋糕和餅乾。為翻轉自給率過低、糧食危機的困境,農委會從去年開始推動大糧倉計畫,設定未來國內雜糧達到種植面積三萬公頃為目標,擬定一○九年國產雜糧消費量從現在的百分之六提高到百分之十,目前硬質玉米、大豆、芝麻等,都有國內農民種植。其他包括黑豆、小米等國產雜糧,也在「復興」中,但是否成功,得仰賴消費者支持。台中農改場長林學詩說,目前國產雜糧價格比進口貴,但國產雜糧新鮮,且友善種植,食安、風味都比進口更優,比進口品項更有競爭力。昨天正式對外發布的「台中卅五號」,麵粉蛋白質含量達百分之八點四。台中農業改良場花七年選育出的「台中卅五號」,是從墨西哥國際小麥玉米中心選拔出適合國內氣候種植的低筋小麥品種,將提供農民、農業企業技轉。未來街口的麵包店、餐廳甜點、下午茶,有機會取用國產小麥。農委會統計,台灣近年來平均每年需進口一二○萬至一三○萬公噸的小麥,過去民間團體疾呼自己的小麥自己種,提昇國產小麥為重要目標,但也有人懷疑台灣天氣是否適合種植小麥。台中農改場課長楊宏瑛說,台灣從日據時期開始就有陸續種植小麥,當時一般農民、家戶都用國產小麥做麵食,但後來因為台灣跟美國洽簽大宗物資等協約,在接受美援後,美國大量進口小麥到台灣,跟美國進口的小麥每公斤約九至十一元相比,國產小麥一公斤就要廿七元,逐漸被進口小麥替代?

arrow
arrow

    barryx6n8kb4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